让办赛的冲动回归体育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5-10-19 10:47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10月份以来,全国多场马拉松比赛突然被官方取消或推迟。其中,马拉松赛事大部分在区县举办。很多跑友疑惑,为何马拉松赛事突然“降温”了?近两年,马拉松赛事开始流行。 《2024年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共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赛事总规模超过700万人,平均每天举办2场以上路跑赛事。狂热的跑步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跑步数据和速度,体育用品商店开设专区出售装备,许多城市通过比赛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马拉松赛事的丰富和丰富将营造健身环境,激发活力消费,带动产业发展。nt,促进共赢。越来越多的小县城加入“跑马”大军,当然不是为了吸引马拉松流量、提升城市形象、拉动消费。但不少地方只看到短期利益,忽视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在举办赛事上盲目跟风,引发了各种问题。比如赛事不够专业、组织缺乏、医疗保障不到位、交通管制方案不安全等等,再比如参与问题。一些领域将竞赛作为政绩工具,造成公共资源的掠夺和财政资金的浪费。这些问题让组织者头疼、跑者不爽、老百姓不理解。马拉松赛事的“降温”,其实是对盲目跟风城市的“降温”。马拉松本质上是一项极限运动,对安全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这可不是划一条跑道、组织一群人跑步那么简单。全国700多场公路赛事的背后,存在着明显的供暖制冷不均问题。武汉马拉松、正开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等知名赛事“一票难求”,且很大比例的马拉松赛事报名未满,这不仅吸引了跑者,也缺乏专业公司来办跑。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举办马拉松比赛。对于人力、物力有限的城市来说,更应该懂得“没有钻石,就不做瓷器”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赛事经济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我们也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激发城市活力。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都有自己的规律。无论是专业水平的提升、品牌力的提升还是市场的培育,都需要时间。当前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发育缺陷和成长的烦恼。它们是暂时的,但不是永久的。他们有解决办法,但没有解决办法。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马拉松赛事“酷”,就是让跑跑冲动回归体育本质,鼓励一些城市进一步磨练办跑专业技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兼顾竞赛与安全、群众性与商业化,在马拉松赛道上跑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