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巴西贝伦11月13日电(记者陈一鸣)当地时间11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举办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研讨会,并发布了《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5》等成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致辞中强调,推动低碳发展、实现能源转型,是中国着眼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需要、履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义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国应加强团结、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在未来十年继续落实《巴黎协定》,继续推动COP28发起的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刘振民艾尔斯在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人民日报记者 陈一鸣 摄 刘振民表示,此次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5》报告是中丹两国专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凝聚双方共识的重要范例。期待与会各方聚焦系统性、全球性能源转型挑战,共同探讨前瞻、务实、创新的解决方案。丹麦气候大使奥勒·唐克表示,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绿色转型已成为丹中关系的重大议题。两国长期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推动绿色转型进程加快、降低转型成本。通过此次合作,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5》描绘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缩小了愿景与行动之间的差距,为各方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本轮专题演讲和讨论中,与会嘉宾围绕能源转型法律制度、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人民日报记者 陈一鸣 摄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郑红英表示,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和主要引领者。 9月份中国公布的新一轮全国贡献,首次提出了碳达峰期后减少全经济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一揽子气候变化目标,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低碳韧性发展新征程,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作出贡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司司长王善成介绍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峰值碳中和行动》白皮书,提出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进新能源体系和新电力体系建设,加大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效力度,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转型道路。符合国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应时代要求。他表示,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管理进程,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成果发布环节,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主任白全发布了《能源转型展望2025》,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李创军主任发布了《中国绿证发展报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刘军(2025)《以及衢州市碳账户应用实践》。在本轮专题演讲和讨论中,嘉宾们围绕能源转型法律体系、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指导吃了理事会。本届会议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协办。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巴西财政部生态转型副秘书长卡罗莱纳·格罗特拉、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熊民峰出席会议并致辞。